信息阅读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体育365投注站探索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取得的成效

时间:2022-11-29

 


    (本网讯 廖小春 报道)11月9日,中国教育报第4版《高校新风》专版以《体育365投注站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为题报道了体育365投注站在创新创业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的探索及取得的成效。

报道重点从体育365投注站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党建引领力”、推动办学理念创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精准力”、狠抓专业课程建设,厚植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增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社会适应力”、凝练鲜明办学特色,激发应用型人才培养“内在源动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素保障力”六方面,突出了体育365投注站紧紧抓住创新发展这一核心要义,扎实的党建工作为保证,以明晰的办学定位为基准,以优质的专业课程为抓手,以深度的产教融合为途径,以鲜明的办学特色为追求,以优秀的人才队伍为依托,坚持”“六力”齐发,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不断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原文如下:

体育365投注站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

675年,赣江之滨,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写下著名的《滕王阁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此成为江西的代名词。

1637年,江西新余,明代杰出科学家宋应星完成科技巨著《天工开物》,书中蕴藏的天工文化滋养了红土地上的人们。

300多年后,1983年,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杨名权来到科技巨著诞生地,开启了办学新篇章。从职业技术培训起步,一步一个脚印,经历家电维修培训班、新余市电子技术学校、江西渝州电子工业学院、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办学阶段,2014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体育365投注站。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天工开物》深厚的文化传统,为国家培养了20万余名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中,有被中共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分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的欧敏(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邀请她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李国平、中国算法芯片行业十大领军人物易海平、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多次上榜人物(2017年江西首富)孙清焕、全国劳动模范万亚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标杆李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程广京等杰出校友。位毕业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6年学校跻身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100强,是唯一的进入100强的民办大学。

建校30多年来,体育365投注站紧紧抓住创新发展这一核心要义,扎实的党建工作为保证,以明晰的办学定位为基准,以优质的专业课程为抓手,以深度的产教融合为途径,以鲜明的办学特色为追求,以优秀的人才队伍为依托,坚持“党建引领力”“定位精准力”“核心竞争力”“社会适应力”“内在源动力”“要素保障力”“六力”齐发,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不断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一、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党建引领力”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学校党委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每次会议都将理论学习列为第一议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省内民办高校率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思政名师工作室、辅导员工作室,在学校图书馆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学习专区,校领导带头每年为新生讲授“开学思政第一课”。近三年,5名教师获评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1人、“全省优秀共青团员”3人。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学校获“第一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是全省10个获表彰单位中的唯一本科高校。

(二)完善党建工作体系

党建经费标准提高到人均309元,比全省规定标准翻一番。推行教学院党政负责人分设,设立党组织专职书记、副书记、专职组织员各1人。2019年以来共发展党员761名,其中发展教师党员75名,发展学生党员686名。抱石艺术学院党总支顺利通过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验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讲好体育365故事,唱响体育365好声音。2021年以来在国家级、省市级媒体用稿1600余篇。

(三)推动“党建+”向纵深发展

“党建+科研”“党建+防疫”“党建+征兵”等工作亮点纷呈。升本以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51项;出版专著、教材1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高质量论文14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547项;连续8年代表江西参展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2项产品获优秀产品奖,是江西唯一获奖高校。认真做好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工作,全程疫苗接种率达到99.24%,校园未发生一例感染事件。2021年以来,314名同学应征入伍,超额完成征兵工作任务。学校两次获得“江西省平安校园”称号。

二、推动办学理念创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精准力”

体育365投注站在39年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创新理念,坚持以科学理念为引领,确保了办学定位的明晰性。

(一)聆听时代潮音创新办学理念

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学校形成了立校育人、办学为民,“以用导学、以用促学、以赛导学、以赛促学”“双导双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瞄准市场、跟踪市场、适应市场、服务市场,融合行业办学、融合企业育人、融合生产教学“三融合”,招得来、稳得住、送得出,时时念危机、天天求发展,教育就是服务,个性化素质教育十大办学理念。

2015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学校直面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瞄准产业变化大势,提出“三个面向”办学,即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办学,面向中国2025制造办学,面向“互联网+行动计划办学”。近三年,学校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更加清晰: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能,具有自立自强精神、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适应时代变化凝聚思想共识

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进行了多次全校性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统一了教职工的认识。大家认识到,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服务国家产业发展,使培养的人才能对先进技术进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应用型本科教育不仅要强化通识教育,还要培养学生学识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要夯实专业基础,拓展专业口径,强化岗位适应性和技术创新、开发能力。要加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手脑并用的高度衔接能力和契合能力。

坚持师生至上,营造“体育365播大爱,教师有归属,学生争自强”服务理念氛围。把学子当孩子,把老师当老子,把校友当亲友。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项93项,目前已经办结销号91项。把学生对成才成功的愿望作为办学追求。多年实施“双百万惠生工程”。对食堂实行“零租赁”管理,全面下调饭菜价格。为考研学生免费提供辅导,对考取学生予以奖励。开设教职工食堂。调高“五险一金”的缴纳基数和缴纳比例,提高教师薪酬。多年坚持组织教职工赴庐山疗养。建立毕业生流动党支部。与校友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聘请优秀校友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开展各类讲座。

三、狠抓专业课程建设,厚植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

专业、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环节和着力点。学校瞄准市场需求,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把专业、课程建设作为推进教学工作的关键抓手,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

(一)面向市场铸造专业优势

上世纪80年代,学校及时打入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电子人才市场,在深圳、东莞、珠海等地,凡是电子企业,就有体育365的学生。90年代现代制造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学校及时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数控技术专业,其中教育部、财政部投资五百万元建设的数控技术中心,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数控技术培训中心。

进入21世纪后,学校深度融入国家产业发展,增设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工程等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2017年以来,学校积极对接所在地新余新一轮锂电产业,整合优势学科专业资源,助推新余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策应江西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适时调整学科与专业发展方向,集中精力建设一批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专业及课程,重点推进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区块链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数字贸易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的专业交叉融合和课程创新。

(二)瞄准人才核心能力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抓人才成长,关键要抓核心能力的生成。核心能力的生成,最终要落实到育人的核心环节——课程体系建设上。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了由“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专业方向教育+实践教育”组成的新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凸显了知识结构模块、能力结构模块、素质结构模块。

突出课程思政元素。出台了《体育365投注站课程思政实施方案》,遴选了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课程思政示范课。2021年积极参加江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一线课堂走进花桥”》获得优秀微课奖;两案例入选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主办的《思政前沿》2021 年第 3 期,《全省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信息周报》多次刊发体育365投注站创新案例。

高职阶段,应用电子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分别为江西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数字电路》等7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2014年升本以来,学校加快推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双一流”建设。在立项建设 8 个校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基础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被列为江西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作为新建本科高校,首次参加全省专业综合评价的8个本科专业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排名前50%(含)的有4个。《数字电路》《跨境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被评为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5门课程被评为全省防疫期间线上教学优质课。立项建设级一流课程 27 门,校级精品课程 26 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30 门。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以电子专业为龙头,涵盖应用电子、通讯电子、机械电子、新能源电子、数字电子、智能电子、财经电子、商务电子、信息电子的电子信息学科专业体系。

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增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社会适应力”。      

学校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实施“五共”工程,双方实现了互惠双赢。

(一)共同建设专业体系

依据市场需求,联合行业企业开展专业建设。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木林森(新余)分公司共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华为技术有限分公司共建产业学院和软件工程冠名班。近三年申报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获批 7 项。与新钢、华为、木林森、腾飞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教育,建立了 “华为ICT产业学院”等4个产业学院。

(二)共同创育教学资源

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119 个,其中本省校企合作基地 81 个。引入贝沃汇力和中斯顿公司建设了校内 IT 开发综合实训室。合作共建课程资源,将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出版了校企合作教材 10 余本。

(三)共同培养师资队伍

学校聘请企业高管、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客座教授或特聘教授,如鸿利光电集团董事长李国平、立木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保华等来校授课或讲座。定期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近三年来,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习锻炼 187 人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大幅提升。

(四)共同推动就业工作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就业创业基地,目前已与 74 个单位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关系,根据合作协议,合作培养的毕业生优先进入合作单位就业。学校教育事业得到了新余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学校联合开展包括实习实训、就业在内的校地校企合作育人工作。2020 年乐易考公司通过对 244 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到 97.93%,毕业生专业能力满意度达到 98.45%; 2021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 97.20%。

(五)共同开展项目研发

近三年,学生先后参与了深圳市前海英飞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K210 轮式机器人主控板开发、新余市英克威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ZigBee智能插座开发等合作项目,与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江西分公司共建国家网络安全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升本以来,学校与地方和行业企业开展科研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省级人文社科项目《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基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证分析》、江西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项目《新余市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等省级以上课题研究达 26项。     

五、凝练鲜明办学特色,激发应用型人才培养“内在源动力”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天工文化”育人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两个特色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一) 天工文化育人不断推进

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今新余市分宜县任教谕期间写成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该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技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重视实践、推崇发明创造、尊重工匠技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力与天力相互融合的科学精神,逐渐演变成以“创新品格和工匠精神”为精髓的“天工文化”。

300 多年来,“天工文化”不仅对既往“渝州”的手工作坊和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当今新余的职业教育产生了巨大推动力。如今一个 120 万人口的小城市,各类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达 10 万人以上,成为江西“蓝领”(工匠)教育摇篮,被誉为“新余现象”。2005 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参加了在新余召开的民办职业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地处新余的体育365投注站长期受到天工文化潜移默化的浸润和滋养,高职阶段作为新余职业教育的领头羊,带动新余职业教育呈跨越式、集群式发展,形成了职业教育领域著名的“渝工效应”。

升本以来,学校加大力度传承和弘扬天工文化,将天工文化契合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写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了“天工文化研究院”,先后举行了 35 场专家讲座;开展了《天工文化对应用型本科教育促进作用研究》等省级课题研究,出版了《天工文化论坛文集》两集和《体育365投注站学术论坛》天工文化研究专刊一期,校本教材《天工文化:传承与发扬》将于今年年底出版;学校抱石艺术学院部分学生参演了我国首部非遗传承大型儿童音乐剧《天工开物·夏布娃娃》;在学生中自发开展了“天工大讲堂”沙龙活动;在天工校区建有“天工开物园”等育人景观。《中国民办教育》以《发掘天工文化精髓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题,推介了学校在“天工文化”育人方面取得的成效。

(二)“ 四位一体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2005 年实施了人才培养创新工程,2011 年开设了创新人才培养试点班,2015 年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逐步凝练出“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创新实践—项目转化”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

“教学改革”深推进。创新以“教研学做一体化” 为主要做法的人才培养模式。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23”(一递二融三结合)模式、艺术设计专业的“133”(一主线三平台三模块)模式等。探索项目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先进教学方法。开设创新方法理论(TRIZ 理论)课和跨学科综合类课程,推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菜单式的课程体系。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学科竞赛”多亮点。学校持续推进江西省人民政府“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双促机制构建”项目实施,构建了知识、技能、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四类型学科竞赛。升本以来,共获得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奖励2370项,其中国家级竞赛奖236项、省级竞赛奖2134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创新创业类比赛。八次参加该项大赛,累计获得全国铜奖2项,江西省金奖4项、银奖6项、铜奖19项,江西省“先进集体奖”1项、“优秀组织奖”3项,2015年获全省奖项的十分之一,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3项,江西省一等奖35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35项,在全省名列前茅。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9、2020年分别获得二等奖1项,2022年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参加江西省电子设计大赛18次获得第一名,牢牢稳坐江西省电子专题设计大赛头把交椅。参加全省大学生智能机器人大赛是夺得冠军最多的高校。

“创新实践”勇探索。现有省级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践基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主阵地,开展产学研协同育人。与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教育。每年选派一批新生代表赴深圳等沿海地区的企业参观考察。聘请优秀校友为创业导师。选派学生参与校友企业老总跟班学习。升本以来学生自主科研立项68项,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8项,发表论文79篇。2020~2021年,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共达80 项,其中省级重点项目20项,一般项目60项。

“项目转化”见成效。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自主创新、服务外包、校内工程、创新创业四类项目的创新实践实施项目成果转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先后立项实施掌上智慧校园APP等9个自主创新项目。与新余市水务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合作成功转化了6个服务外包项目。通过落实创新创业大赛成果与社会资源的有效衔接,完成了6个优秀项目落地转化。据统计,项目转化金额累计达1000余万元。

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素保障力”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坚持引进和内培并重,建设一支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水平与科学建设相适应、能力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

(一)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组织召开师德警示教育大会。编制印发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学习资料汇编手册1300册。开展了师德师风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做到了应测率100%、答题合格率100%。切实做好树典型宣传先进工作,开展师德师风标兵、最美教师等评选活动。近年来,涌现了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熊伟、“江西好人” 18 名见义勇为师生群体、“新余有爱”荣誉获得者陈平璋、“新余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乐俊杰、“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谢浓、林逢春、张忠山、杨丽姜和郭远峰等优秀教师集体和个人。

(二)完善师资培养成长体系

每年组织新入职教职工进行岗前培训。近三年学校组织教师赴企业学习锻炼 187 人次。目前专任教师中有 “双师双能型”教师 279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27.96%。提供优惠待遇和政策,加强对青、中年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近五年资助金额数百万元。三个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教师科研能力不断增强,2019 年以来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1 项、一般项目 3 项。

(三)加大师资引进工作力度

完善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拓宽人才聚集渠道,采取多种途径加大外聘教师引进力度,改善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出台柔性引进人才实施办法,实行“一人一策”、“一人一议”,下大力气引进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2021年共引进新教师306人,其中硕士253人,高职称教师32人。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按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对教师管理实行分类改革,发挥教师的专长。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加快建立弹性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制度,探索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教师实施低职高聘、高职低聘新模式。加大人员经费投入,收入分配更向教学一线、高层次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2021年全校平均工资涨幅约10%。

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充分认可。近日学校对全校师生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师生对各项工作满意度高,教职工表示“很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合计占比99.16%(其中“很满意”17.57%,“满意”51.88%,“一般满意”29.71%),“不满意”0.84%;学生表示“很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合计占比98.09%(其中“很满意”34.5%,“满意”39.91%,“一般满意”23.68%),“不满意”1.19%,其他0.72%。

39年的办学实践,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活跃在各行各业,不少人成为行业翘楚和企业精英,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校友欧敏毕业后毅然放弃城区的工作,回到老家重庆市潼南区宝龙镇严寨村当了一名支部书记。她积极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帮助百姓脱贫致富,成为脱贫攻坚的“领路人”。2021年6月,欧敏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2022年2月,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邀请她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她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2021年2月,严寨村党支部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校友李国平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是同类高校唯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校友。登上2012江西创富榜,所办企业入选福布斯50佳上市家族企业。2021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2019-2020年度江西省回乡投资优秀赣商”荣誉称号。

校友孙清焕,2020年2月26日,以12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692位。2020年5月12日,以97.4亿元财富位列《2020新财富500高人榜》第325位。2020年10月20日,以135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0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401位。2021年4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发布,以15亿美元财富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2035位。

校友易海平1999年21岁创办了江西青松沃德生物识别技术公司,2014年创立了深圳指芯智能科技公司(后改名江西指芯智能科技),曾获得2018年中国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并率先进入生物识别市场,在指纹识别技术上取得了不少专利成果。2021年获映山红上市计划,营业收入6.6亿元,公司估值26亿元。

返赣投资江西建设江西服务江西的校友多。孙清焕、李国平、蓝国贤等优秀校友纷纷返赣投资,新办企业,建设家乡,据不完全统计,总投资金额近300亿元,居全省高校榜首。如,孙清焕在新余、吉安投资180亿元,李国平在南昌投资40亿元,蓝国贤在上饶投资20亿元,袁昌龙在赣州投资20亿元,曾广文在吉安投资20亿元,张国林在赣州投资5亿元,宣江在抚州投资5亿元,汪小强在赣州投资3亿元,易海平在宜春投资6亿元。

学校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学校先后两次接受江西教育电视台邀请作“双创”教育经验交流。《人民日报》以《让大学生从“小”做起》为题、《江西日报》以《奋力迈步在创新创业教育之路》为题作了报道,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学校创新创业教育130余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引领产业,产业促进发展。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策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提升育人能力,努力办好高水平人民满意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