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阅读

【学院介绍特刊】人工智能学院

时间:2023-06-21

学院简介

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17年,在学院组建之初按照董事会和校领导的指示精神,本着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实施“建平台、试验田、全覆盖”的三步走战略。以人工智能学院所属专业为平台,探索“新工科”的“试验田”,打造开放融合、系统全面的工程教育新生态。以所属专业为基础,大胆开拓“新工科”建设,为学校的其他专业向“新工科”探索提供参考依据。目前,学院共有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物联网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67人,其中本科生396人。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29人,其中专任教师16人,外聘兼职教师13人(根据教育部最新文件规定,退休返聘教师不算专任教师,算外聘教师)。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4人;具有硕士学位14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87.5%;双师双能型教师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50%;新余市优秀教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竞赛优秀指导教师12人。组院以来,学院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育改革,有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家,有教育部协同育人课题4项,横向课题6项。

学院现有移动机器人、Zigbee无线组网、单片机技术、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应用、微机原理等11个实验室、轮式机器人、无人驾驶、智慧农业、人形机器人4个实训室;建筑面积共1444余平方米,拥有实验、科研设备311台,资产总值达到382.72万元,基本满足学生实验和实训教学,教学设备值36.39万元,合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9.11万元,生均6004.44元。

新余市机器人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








校企联合实验室

莫钊,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从事方向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江西省电子学会理事,南昌市电子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科技厅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江西省大学生电信专业竞赛委员会主任。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获得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南昌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高校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

张常友,副教授,专业从事方向为智能化产品设计与研发。2005年以来先后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和全省大学生电子设计赛和各类创新创业类比赛;主持省级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核心论文5篇,编著教材4部,获实用新型专利12项;先后被评为新余市“优秀教师”、新余市十佳“优秀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竞赛成果

学院现有省级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混合式一流建设课程2门,校级思政师范课程2门,教育部协同育人课题4项,教改、科技课题20余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80余篇,优秀竞赛教师证书20余项,软著、专利20余项。








部分成果证书

注重学生实践实践能力培养,组建专业协会4个:人工智能协会;软件设计协会;无人机爱好者协会和机器人爱好者协会;学生自主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教师科研项目10余项;近三年共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比赛项目10项,省厅级比赛项目4项,荣获全国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省级一等奖46项、二等奖85项、三等奖96项。




学生部分获奖证书

学院特色

“党建+”塑新魂

人工智能学院直属党支部自成立以来按照“坚持“党建+”与教育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思路 ,开展“四史专题”党史学习系列活动。




部分荣誉牌匾

进一步规范和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按时召开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挂点领导、书记带头上党课;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开展党史系列主题活动,推动了分院创新和发展。支部的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立德树人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扎实开展,安全稳定有效维护。

支部坚持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将传承红色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与学习教育紧密结合。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图片

“党建+”促科研竞赛

人工智能学院直属党支部遵循党建先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原则,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大力培养“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拔尖人才,切实提高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




“党建+”竞赛活动

“党建+”促教学

坚持党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党建的基本理念,探索支部党建和活动与学生实践和实习活动同频共振,以党支部学习和教育实践实习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新时代学生实践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零距离教学、零距离就业我院开展了多次校外实训。分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软硬件资源,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




“党建+”实习实训教学活动

“党建+”促德育

党建带动团建工作是党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青年工作领导的时代需求。分院党支部坚持把党团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实践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团员的先进性意识,为学校德育工作拓展了新阵地,注入了新活力。活动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分院党支部以社团活动为依托,打造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不断增强校园的内部活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和空间,全面育人的理念在具体的情景中开花结果。

“党建+”德育教育

“党建+”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2021届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为98.3%,2022届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为97.8%。从就业统计数据看,在毕业生中,签订协议和劳动合同率到企业就业的人数最多,占80.7%;其次是升学,占到到15.9%,1.1%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专业简介

自动化(人工智能方向)(本科)

专业代码:080801

专业简介

自动化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学学科自动化类下设的唯一专业,是以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为基础,以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厚基础、宽培养、重能力”为特色的专业。专业以自动控制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实施控制。

主要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模拟与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及单片机技术、模式识别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核心课程,以及一系列的综合实训和专业实习,包括自动化综合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自动化专业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运营维护、工程应用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具有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掌握良好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扎实的自动化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主干课程

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驱动技术、PLC控制技术、电机拖动、微机原理及应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ROS操作系统 。

发展前景

自动化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就业渠道。在国家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背景下,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到2025年,与自动化领域密切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

自动化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就业渠道。在国家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背景下,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到2025年,与自动化领域密切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

自动化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就业渠道。在国家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背景下,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到2025年,与自动化领域密切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

就业方向

毕业后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非常宽广,包括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铁路、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

工业机器人实验室

柔性制造系统实训室

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方向)(本科)

专业代码:080803T

专业简介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顺应国家建设需求和国际发展趋势而设立的一个新兴专业,2016年被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新专业,列入招生计划。该专业是以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认知科学等学科中涉及的机器人科学技术问题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机器人的智能感知、优化控制与系统设计、人机交互模式等学术问题的一个多领域交叉的前沿学科。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富创新的特点,具有团队组织协调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具有融合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的专业优势。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将前沿性理论、创新性思维、创造性实践融入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能从事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加工制造、应用研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创造型机器人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技术、PLC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与控制、人机交互程序与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传感器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及应用、机器人制造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与维修、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技术。

发展前景

2015 年,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积极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次年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经率先从汽车、电子、视频包装等传统领域,逐渐向新能源、环保设备、高端装备、仓储物流等新兴领域加快转变;同时机器人企业解决方案,也从传统汽车及3C制造向新场景和新行业延伸,加速“机器换人”进程。机器人产业的加速发展,势必带动旺盛人才的需求。根据相关调查报告,制造业很多领域岗位人才依然是非常短缺,人才需求预测 2025 年超过 500 万人,尤其像工业机器人和机器视觉这类型岗位的高技术型人才更为缺乏。

就业方向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机器人产业,认为其将是互联网之后有一个行业爆发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科技成果已经进入实际应用。基于此,我国也出台了大量支持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发展政策,所以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机器人的设计研究单位、生产制造企业以及集成应用公司,从事机器人工作站设计、装调与改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课堂讲授NAO机器人知识

机器人舞蹈现场

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方向)(本科)

专业代码:080905

专业简介

物联网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实现的核心应用技术。物联网将世界万物联接到互联网,是实现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呈现在人的面前、时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物联网工程专业开始于2010年,是教育部审批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学习“物”如何被联接到互联网;学习如何编织一个包括万“物”的互联网(即物联网);学习如何智能化地管理互联网中“物”;学习如何分析处理互联网中“物”所产生的大数据。因此,物联网工程专业既要学习传感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基础知识,又要学习无线传感网络、RFID、移动通讯等通信技术,还要学习无线传感网络、嵌入式系统、数据库、软件设计和大数据分析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能力、知识协调统一,具有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宽广、勇于创新的特点,能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工程包括计算机软硬件与应用、物联网软硬件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适应能力强,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够解决IT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素质专业性技术人才。经过四年左右的工作实践,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满足合格的物联网工程系统工程师的基本要求,能独立承担重要工程项目任务,成为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或团队负责人。

主干课程

电工与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技术、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计算机组成原理、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操作系统。

发展前景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珠三角地区是国内电子整机的重要生产基地,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

就业方向

物联网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方向涵盖物联网新兴产业所涵盖的物联网技术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与管理工作,主要就业方向是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工作。

物联网智能农业实训室

楼宇智能化综合实训系统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科)

专业代码:560610

1.专业简介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学制三年。培养掌握无人机飞行原理、无人机生产制造、无人机设计、无人机组装调试、无人机检修,无人机驾驶操控、无人机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独立开展整个无人机操控和数据处理过程的能力,可在国土测绘与调查、无人机遥感数据采集与处理、环境监测、电力巡查、农业植保、影像航拍、摄影测量等无人机应用领域从事应用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专业面向无人机军用与民用企业无人机产业制造、维护、操控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军事素养,掌握机械、电气及自动控制技术等系统的基础知识,具备无人机制造、维护、操控等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能从事无人机制造、维修、操控、作业的机械师、技术员、操控师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

电工与电子技术、数字电子线路、单片机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无人机系统导论、无人机组装与调试、无人机操控应用技术、无人机动力技术、无人机法律与法规知识、无人机测绘应用技术、无人机电力巡线技术、无人机系统设计基础。

发展前景

无人机应用技术近几年来发展比较快,而除军事用途外,由于无人机成本相对较低、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的优势,使得无人机在航空、交通、军事、消防救援、农业、医疗等民用领域应用前景极为广阔。正是因为看到未来无人机的民用市场潜力巨大,除一些科研院所外,民营企业也开始介入无人机市场。目前粗略估计全国约有280多家单位在生产无人机。

就业方向

毕业生完成三年学业后,可在军队与地方的无人机研发生产企业、飞控研制公司的系统集成、系统测试、客户服务等岗位从事无人机系统生产、装调、测试及维护工作,也可在农林植保公司、影视航拍公司、电力巡线、地理测绘等企事业单位外场作业部门岗位从事无人机操控、作业、后期处理及维护等工作。

2018年CADC国际飞行器挑战赛总决赛现场

2020年首届航空模型(无人机)飞行挑战赛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科)

专业代码:610119

专业简介

物联网应用技术是物联网在大学专科(高职)层次的唯一专业,属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类,升本专业为物联网工程。属于计算机大类之下的(网络管理)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射频、嵌入式、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物联网域名等物联网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WSN、RFID系统、局域网、安防监控系统等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的业务能力,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JAVA语言程序设计、SQL数据库、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RFID识别技术、Zigbee技术及应用、短距离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

发展前景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珠三角地区是国内电子整机的重要生产基地,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

就业方向

物联网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方向涵盖物联网新兴产业所涵盖的物联网技术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与管理工作,主要就业方向是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物联网专科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司法机构、银行、民航、社区、监狱等安防技术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安防技术应用,安防系统建设、管理、运维,安防产品维护、技术服务与咨询等岗位工作。

物联网综合实验室